永远怀念-百万用户的选择!

永远怀念

当前位置: 永远怀念 > 丧葬礼仪 >

崖洞葬风俗(4)

据陪同考察的当地有关研究人员介绍,这里的瑶族至今还沿袭着古老的悬棺洞葬葬俗,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了。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少数民族悬棺洞葬的族

  据陪同考察的当地有关研究人员介绍,这里的瑶族至今还沿袭着古老的悬棺洞葬葬俗,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了。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少数民族悬棺洞葬的族群。

  在荔波有瑶山和瑶麓两个瑶族乡,两个乡相距不过几十公里,但他们语言不同,服饰也不同。瑶山乡的瑶族丧葬是立“图腾柱”式的碑记实行土葬,而瑶麓乡的瑶族却仍然实行崖洞葬,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传承洞葬的族群。

  瑶麓乡的瑶族是一个封闭在荔波喀斯特原始森林深处的民族,崖洞葬按家族氏摊分着山林里的山洞,作为亡灵安息的洞窟。

  当老人去世了,族人们砍来树木,解成木板,做成“井”字形的棺木。瑶族画师用矿石颜料和蓝靛为亡灵描绘有天堂、人间、古钱、海洋和地狱的月牙形图腾及鱼形图腾的木板,嵌置在棺木上。家人们为死者煮一包糯米饭和一块烤肉给他当枕头,放在棺木内。后生们围着棺木,烧起篝火,敲着木鼓,唱起古歌,围绕着棺木跳起“打猎舞”。待到太阳落下,月亮升起,几十个后生抬起棺木,全村人打着火把将亡灵送出村寨。女人们在村寨口停下脚步,跪着火把消失在茫茫的喀斯特原始森林中。亡灵黑夜上路,是要亡灵不再认识回村的路。后生们抬着棺木,走进原始森林。按古规,他们不许走有人过的路,也不准许用砍刀开路,必须钻刺蓬踏荆再现棘,走一条陌生山路。几十个人抬着棺木钻刺蓬攀悬崖,前拉后推,将沉重的棺木送进半山上的亡灵洞中。他们照古老的规矩,按姓氏把棺木放置在洞窟里。然后一齐转身离开洞窟。此时,任何人都不能回头再看一眼亡灵洞,而且从此任何人也不再走进这个亡灵安息的地方。

  十、广西地区崖洞葬:

  崖洞葬在大新县13个乡镇调查有9个乡镇发现古代崖洞葬。崖洞葬,就是把棺材吊上悬崖峭壁的岩洞里安放。现介绍几处崖洞葬。

  ① 巴横崖洞葬:

  位于全茗镇屯周村古光屯前,一座300米高的“岜璜山”上,山上有个岩洞,洞口朝西,距地面约150米,山脚草木丛生,山上古树阴森,攀着山藤可爬上岩洞。岩口宽1.5米,高2米,洞内宽3米,高2.5米,深10米左右。洞口距岩口1米处,用石头垒起1米高,上面安放着两副棺材。棺身长2.1米,棺径0.5厘米,太阳可以晒到,但雨水淋不着。棺底已有些腐朽。一副棺内是一男骨骸,另一副棺内是一女骨骸,女棺中还有一束长40厘米的头发,棺材两旁分别摆首8只小陶杯,色暗黑,还有8枚清康熙铜钱。棺材的来历,当地群众流传是两夫妇,男的叫“王左远”(壮语),即左远王。夫妇俩爱好钓鱼,山前河边桥头有块马鞍形大石,是他们钓鱼坐凹的。这左远王百姓新婚他要享受初夜权,百姓对他十分憎恨。一天,百姓邀他到泓应河,诱他潜河水中去抓鱼,使用12张鱼网罩下去。可是他在水中撕破鱼网,把鱼网推上水面。岸上的百姓又用鱼叉把他戳死在水中。左远王被百姓弄死后,他的老婆也气死了。不久,这岩洞里便发现这两副棺材,主人就是左远王夫妇。

  ② 独山崖洞葬:

  位于振兴乡共和村辉屯前有座独山岩内安放着10副棺材,棺内骨骸完整。当地群众流传:明末清初,兵匪肆虐,村民为了避难,把粮食财物都搬上岩内。兵匪来村抢劫时,住在岩洞里的百姓,以弓矢戈矛石等为武器与兵匪相打。兵匪白天屡攻不下,在黑夜用200多担稻草由山脚堆到岩口纵火焚烧。几十个百姓被熏死在岩洞内。劫后,亲戚备了10副棺材上岩收殓,其余用草席卷着放。天长日久,岩洞内只余下这10副棺材。

  ③ 敛山崖洞葬:

  位于五山乡文应村樟屯后面,有座敛山,高约300米,近山顶有两口岩洞,其中一个叫仙岩,岩口向南偏西,距地面约200米。正面山势陡峭,无路可上,从左侧攀藤附葛可到岩洞。洞宽7米,高5米,深14米。据群众说以前在岩内有许多棺才,距岩口约2米远,阳光可晒到,雨水淋不着。1950年冬,群众上岩躲土匪,把许多棺木烧来烤火,个别群众拿棺木回家当喂猪槽用。棺内除骨骸外没有发现其他东西。小学教师林文台于1980年6月6日,带学生上岩,还见有166块棺材板。有些棺木尚坚实,有的已腐朽。当地群众流传是仙人的棺材,自己飞来的,所以叫这岩洞为“仙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上扫墓
相关文章
微信建馆
扫描上面二微码,免费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