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百万用户的选择!

永远怀念

当前位置: 永远怀念 > 丧葬礼仪 >

三明丧葬习俗

三明丧葬习俗: 一、临 终 民间旧俗讲究“寿终正(内)寝”(男为正,女为内)。病危之际,儿媳等亲属..
    一、临 终
    民间旧俗讲究“寿终正(内)寝”(男为正,女为内)。病危之际,儿媳等亲属要轮流侍候,到场送终。若临终时值“落枕空”,儿孙不得哭丧,待到吉时才可啼哭(意为避免灾难)。子媳趁死者骨肉未寒给穿上寿衣,将遗体移至正厅后堂。头边置1盏“头边火”和1碗“头边饭”(饭上放1个白熟蛋、插1双筷子),旁边放1口铁锅,亲人不断在锅里烧纸钱,谓之送“盘缠”。孝子(媳)等跪在地上啼哭,以示孝道。
    二、报 丧
    治丧由本族的尊者主持,发出“讣闻”、“讣告”或派人去报讯。娘家到来,丧家须在大门口办娘家桌迎接。母舅须行先探生、后探死之礼。
    三、入 殓
    一般要择日入殓。儿女、儿媳妇按长幼顺序排列成行,为死者举行沐浴仪式。长子到小河边点香烧纸钱,丢下1个铜钱乞回1碗水,碗内放1块白布拧干,从死者头部到脚比划三下,边念:“头把洗身洗清清,二把洗身见观音,三把洗身益子孙。”而后顺抬入棺,平放在白布席上,脚底紧靠尾板(谓之“着地”),上盖红色的“锦被”。死母入殓,要得到母舅的首肯。接着礼生主持祭奠仪式,谓之“脚尾祭”,奠酒,读祭文,孝子四跪四拜,陪灵的人陪同痛哭。姻亲还得奠祭。祭毕,盖棺,钉棺盖。钉钉子时,孝子、儿媳妇按长幼排列,跟着钉棺盖者转,谓之“转棺”。钉棺的四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此后,每天3次烧纸钱哭祭,谓之“捻香”。
    四、吊 唁
    入殓之后,搭灵棚,布置灵堂,灵前桌上摆供品、香炉、烛台和长明灯等。亲戚邻里前来吊唁,平辈鞠躬,晚辈跪拜,痛哭致哀,亲属在旁陪哭。孝子要屈右膝跪拜亲友,谓之“谢孝”。姻亲吊孝仪式颇为隆重,须携带菜肴、糕点、果品和挽联、哀帐等祭品,有的则出钱由丧家代办,有三牲祭、五牲祭,吊孝仪式由礼生主持。
    五、出 殡
    出殡要择日子,由礼生或僧道主持。启灵仪式隆重,灵柩放在彩架上,上加白的柩罩。抬棺者一般是8人,司仪高喊“起驾”,抬起灵柩,踢倒板凳。送葬队在哭声和哀乐声中缓缓行进,孝子头戴孝帽,外加草箍,耳垂棉纩,身穿孝服,披粗麻(穿孝衣戴孝帽谓之“成服”,丧服有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统称“五服”),脚穿白鞋套草鞋,一手拄着哭丧杖(丧男用竹,殁女用桐),弯腰随行。
    途中,还要举行路祭——在灵柩前摆1桌供品,亲友们一一拜祭。祭后,妇女及亲友返回,其他人伴随灵柩直达墓地。送葬队伍中途遇县太爷,可免回避。后路一带,长寿者(下有四代、五代子孙,媳妇齐全者)亡故出殡,还有和尚或道士“骑棺”之俗。
    旧志记载,境内庶民有火葬之举,但被视为“恶习”。土葬延续至今。
    每一宗族都有做墓地的“公山”。一般人都是死后临时选地造墓。除未成年夭折的用挖“朝天窟”外,都是依山凿孔造墓。
    灵柩到达墓地,即撤去柩罩,由“八仙头”(亦称“土工头”)在墓孔里头靠壁点1对烛,后将棺推进去,用土坯或石头封孔。葬毕,把哭丧杖插在墓头上,孝子脱下孝服,点上灯笼回家放在各自的卧房,松明把的余火倒入灶尾,意为“子孙丁财两旺”。
    人殁后要请僧道念经,超度亡灵。依家庭经济条件,有的做一昼夜、三昼夜,有的做小、大冥阳或小、大周天,富家做七昼夜。
    僧道念经超度亡灵时,须糊制冥屋。冥屋有一厅一库、半城全城之分。还有金银山、聚宝盆、钱柜、童男童女,最后付之以炬。屏山的美阳村郭姓一个房族,祖辈因做“功德”烧毁了十八厅大厝,发誓今后子孙不行此俗,只有焚香烧纸还库。自50年代始,多数乡村均摒弃了做“功德”之俗。
    道场结束后,将香火送入祠堂配享千秋。辞灵后,丧家要请亲友吃丧事饭,以表谢孝。
    丧母,丧事毕,母舅离去时,孝子需跪在门口埕,以示谢孝,并送给连着猪尾的猪腿。母舅收后,应将猪尾取下送回厅头,意为给外甥们好头好尾
    六、烧七、烧周年
    从去世之日起,每七天焚香烧纸钱祭祀一次,从一七烧到七七。有的地方,有几个儿子,就免烧几七。但头七和尾七一定要烧。尾七要将粗麻箍、手尾带同纸钱一齐烧掉,改带细白布的袖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上扫墓
相关文章
微信建馆
扫描上面二微码,免费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