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百万用户的选择!

永远怀念

当前位置: 永远怀念 > 丧葬礼仪 >

汉族的葬礼风俗(2)

丧葬礼仪,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葬前礼仪,第二阶段是埋葬礼仪,最后阶段是葬后礼仪。下面从这三个阶段入手考察固

  丧葬礼仪,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葬前礼仪,第二阶段是埋葬礼仪,最后阶段是葬后礼仪。下面从这三个阶段入手考察固原地区汉族的土葬风俗。

  A. 葬前礼仪

  葬前礼仪是指埋葬死者之前的礼俗活动,这是整个丧葬中最重要、最繁复的一环,也是最能体现丧葬文化的一环。

  ① 招魂:死者亡故之前,家属应给其穿好衣服,同时静侯其归天。死者一旦死亡,应立刻打开门窗,一说是要放死者的灵魂出去,一说是要招死者的魂魄归来,总之,是为了方便死者的灵魂出入。

  ② 停丧:死者亡故,抬置地上,面蒙白纸,供饭烧纸,称为“倒头饭”、“倒头纸”。死者为男性,称“正寝”,女性称“内寝”。同时,布置灵堂,设灵牌,挂孝幢及白对联,灵牌前点香火、冥钱,供献馍、献饭、献碟、献果,桌下放烧化冥钱的瓦盆及白酒。

  ③ 报丧:男性死后需通知舅家,女性死后需通知娘家,称为“请娘舅”。贴讣告、纸筒于门外,上书死者生卒年月日、出殡日期及坟地,称为“出门告”(有的不出门告,仅贴白纸于门,表示报丧。)。

  ④ 成服:一称带孝。依继承和亲属关系,分别成服。清代,分“五服”,即“斩衰”(以最粗的麻布做,不缉边。带孝三年。)、“齐衰”(以粗麻布做,缉边。带孝一年。)、“大功”(用熟麻布做。带孝九个月。)、“小功”(用较细的熟麻布做。带孝五个月。)和“缌麻”(以细麻布做。带孝三个月。)。玄孙、堂曾孙、女婿以上皆有服。子或承重孙穿白布长孝衫,戴麻冠;孙、侄穿短孝衫,戴白布孝帽;曾孙不穿孝衫,孝帽上缀红布。成服者均称为“孝子”。民国至今,服制有所变化,已不甚严格,堂兄弟以下多不服孝。现时,带孝范围多在直系亲属,麻冠已不多见。

  ⑤ 开吊:一般好友送纸;邻居和本族亲属送馒头及纸,称为“白祭”;死者娘舅家及女婿送祭羊;有的女婿、外甥加送纸扎房屋、器皿等,称为“送灵”。现时,前来祭吊者多奉赙金,也可送挽联、花圈。祭吊者进大门后,有代劳者在前引路,左厢吹鼓手奏哀乐,执哭丧棒跪于灵堂门外两边的孝子动哭声。祭吊者在灵前叩头、上香、烧冥纸。冥纸烧在瓦盆内,浇白酒。祭吊完毕,祭吊者向孝子作揖致意,以示安慰,孝子叩头还礼,表示感谢,哀乐止,哭声毕。如此反复,孝子往往难耐其苦。

  ⑥ 选茔:旧时,请风水先生看风水、选坟茔,请村中三姓人(三个彼此不同姓,也与死者不同姓的人。)掘墓穴(一说是请“全命人”掘墓,上有父母,下有儿女者称“全命人”。)。墓穴形制有“明坑”(竖井,深两米左右。)和“攒堂”(竖井下挖停放棺木的横穴。)两种,以“攒堂”采用普遍。农业合作化后,风水先生大多停止活动,80年代后又重操旧业,收入颇丰。一般人家仅留坟堆,近年有立墓碑者。

  ⑦ 棺椁:棺材木制,取材依贫富而论。棺木多为红色,并绘制花纹、图案。有棺无椁。

  ⑧ 出纸:殷实之家,往往给死者多备“纸活”,以示对老人的孝敬。“出纸”仪式即是将所有“纸活”在停尸期间游行展示。“出纸”的队伍往往有上百人,由阴阳先生率领,“孝子”、“孝孙”以及其它亲友等按男女长幼、本家外戚的顺序沿预定路线行进。

  ⑨ 游庙:。“游庙”是指在“出纸”的过程中,去本村的神庙拜祭。固原地区的神庙所供多是道家神灵,个别近年新建的也供观音,释道同堂倒也相安无事。道家诸神最常供王灵官和赵公明。在“出纸”、“游庙”的过程中,仪礼十分繁复,且不同的阴阳先生有不同的程式。在整个过程中阴阳先生是主角,其风范气度神圣肃穆,往往传为美谈。对孝子则有许多要求,比如必须弯着腰走路、不能洗脸刷牙、鞋不能穿好须拖着走、执哭丧棒拄地而行等等,都是为了显示悲痛之情的。另外,还有许多其它仪式让孝子苦不堪言。近年来,这些礼数逐渐放宽,孝子也不需受太多苦楚。

  ⑩ 接亡:停丧一般为三日,第一日晚要进行“接忘”的仪式,第二日晚则是“送亡”。“接亡”意为迎接死者亡灵回家,阴阳先生主持,基本也是游走,队伍走出家门不远即可,仪程繁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上扫墓
相关文章
微信建馆
扫描上面二微码,免费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