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百万用户的选择!

永远怀念

当前位置: 永远怀念 > 丧葬礼仪 >

祭祀大典

祭祀大典: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风俗,“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对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祭奠,更是溯古至今,绵绵
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风俗,“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对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祭奠,更是溯古至今,绵绵不断。

  春秋以前,对黄帝的祭祀大都采取郊祭的形式。《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田寺],祭黄帝”。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祭祀黄帝的史料。

  汉武帝即位之初,尤敬鬼神之祀。当他勒兵带甲十万余北巡朔方,威震匈奴,安定北方,在班师回朝途中路经桥山,便命令士兵连夜修筑祭台,亲自上台祭祀黄帝。这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关于在桥山祭祀黄帝的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黄帝的祭祀或因战争而时断时续,或因黄帝陵异说而不在一地,但总地说来则是经久不衰,而且帝王祭祀外,名人祭祀及其赞颂之作也流传下来,如三国时曹植的《黄帝赞》。

  唐代高祖、太宗之时,每岁“季夏土王日,祀黄帝于南郊,帝轩辕,配后土。”唐代舒元舆诗作《桥山怀古》、元明传奇人物张三丰诗作《桥山祈仙台》,深受后世喜爱,至今仍为人所吟咏唱和。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以后,于洪武四年,派中书省管勾甘某,赴黄帝陵致祭,这次祭祀留下的祭文,成为后世所见时代最早之作。此后,明朝诸黄帝祭祀不断,流传至今的祭文有十多篇。

  清代由顺治、康熙到道光皇帝,力倡满汉一家,或为皇帝即位、祝寿;或因谦收而祈福;或因皇太子废立;或因黄淮工程告成;或因军事告捷等均遣官祭祀黄帝陵。传世的祭文有三十多篇。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3月派人祭祀黄帝陵,并写下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诗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据现有资料看,1955年4月5日开始到1962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都派遣代表到黄陵公祭轩辕黄帝陵。1963年到1978年,未进行祭祀活动。1980年恢复祭祀活动,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陕西省人民政府、政协陕西省委员会都恭派代表致祭。此后祭祀不断,基本上都是由陕西省主祭。从50年代到现在的公祭黄帝陵仪式庄严、肃穆,祭陵现场的布置是:在祭亭上方悬挂一横额,上书“公祭黄帝陵典礼”,祭亭内悬挂吊幅,两边柱子上悬挂每年新撰的对联,祭桌上摆放祭器、时鲜水果、鲜花、蜡烛、面花等,祭陵的仪程是:

  1)全体肃立

  2)主祭人,陪祭人就位

  3)奏古乐

  4)敬献花篮、花圈

  5)行三鞠躬礼

  6)恭读祭文(由主祭人宣读)

  7)讲话

  8)鸣放鞭炮、绕陵一周

  9)留影

  10)植纪念

  祭祀活动一般都在黄帝陵前举行,若遇雨无法上山时也在轩辕庙内举行。

  民间祭祀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和重阳节期间。1988年,黄陵县恢复了一年一度的“重阳民祭轩辕黄帝逸仙盛会”,民祭活动较之公祭活动显得热烈淳朴。在保持了公祭活动中的一些内容外,更突出了民间性,增加了鼓乐队、唢呐队和56人组成的依仗队(打的是黄龙旗),12人组成的三牲队。除此之外,主、陪祭人都统一穿印有巨龙腾飞的黄马甲,肩披绣有“古老中国一条龙,龙的故乡在黄陵”大字的佩带。在祭陵仪式里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如1989年重阳节的民祭仪式增加了击鼓31响,鸣钟11响,植纪念树40棵的仪程,分别标志着31个省、市自治区和11亿中华儿女大团结,象征着民族骨肉分离40载,点明了民族之根,国家之本,海内外华人企盼统一,共求大同的祭奠主题。

  1996年(丙子年)清明民祭轩辕黄帝陵仪式为:

  1)执事者各就各位

  2)祭奠子孙肃立就位

  3)奏乐

  1. 击鼓鸣钟(击鼓33响,代表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鸣钟12响,代表12亿子孙)

  2. 金号三匝(长号对空转圈吹三次)

  3. 大乐三吹(长唢呐吹三响)

  4. 大铜三发(大铜锣敲三响)

  5. 细乐三奏(小唢呐吹三响)

  6. 鼓乐齐鸣(所有长号、唢呐、锣、鼓齐奏)

  4)扫尘挂影(由一名执事清扫祭亭,悬挂黄帝像)

  5)祭祀乐舞

  1.先民祭祀乐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上扫墓
相关文章
微信建馆
扫描上面二微码,免费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