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百万用户的选择!

永远怀念

当前位置: 永远怀念 > 丧葬礼仪 >

布依族的葬礼风俗

布依族的葬礼风俗:一、布依族的丧葬风俗概况: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各时期有所不同。据史籍记载,明至清初,布依族原为火葬,清中叶以后,始行木棺土..

  一、布依族的丧葬风俗概况:

  布依族的丧葬习俗,各时期有所不同。据史籍记载,明至清初,布依族原为火葬,清中叶以后,始行木棺土葬。明郭子章《黔记诸夷仲家》中说:“丧,食尚鱼虾,而忌禽兽之肉,葬以伞盖墓,期年而焚之,祭以枯鱼”;清康熙《贵州通志蛮僚》中说“丧则屠牛召亲友……习阴阳家言,不上坟”;道光《安平县志》亦说;“……用火葬习俗,三年后,视尸朽烂,举火焚之,以瓦缸检骨灰埋窖 ”。

  布依族认为一个人具有“灵魂”和“肉体”两部分。人的死亡,是“灵魂”离开了“肉体”,所以“肉体”才失去知觉。因而,布依族丧葬活动是对灵魂崇拜。布依族的墓葬主要有“木棺葬”、“石棺葬”、“瓮棺葬”三种。木棺葬因材料普遍,易于加工,是使用时间最长、最普遍的葬具。石棺葬,亦称石室墓,一般墓室以石头垒砌或大石板镶成长方形竖穴,上盖大石板。瓮棺葬,是指以陶瓮、陶罐等作为葬具的墓葬,实际上是二次葬。

  近年来在罗甸、平塘一带布依族地区曾挖掘出不少骨灰坛罐,均为火葬明证。清中叶后,始有坟茔墓碑,为后代子孙留下扫墓标记,这显然是受汉族文化影响所致。近现代丧葬习俗,各地亦不尽相同,有的保留本民族古老形式,有的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但都先举行祭奠,后木棺土葬,丧葬程序 大致有入殓、祭奠、出殡和安葬。

  二、布依族的丧葬习俗:

  当布依族老人逝世后,丧家即向至亲好友报丧,并请本民族“濮摩”先生择吉日举办丧事。如果死者为女性,则必须待舅家人员到现场亲自检视入棺,才能安葬。丧事办得繁简与否要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清贫之家只请“濮摩”开路,一切从简;富有之家讲排场,除了开路、堂祭之外,还要举行“古夜王”仪式,砍牛做斋。古代凡遇丧事都要砍杀数头牛羊祭供,大办酒席宴请宾客,丧期长达三、五天。停柩期间,丧事之家一律素食。出丧之后才能开荤。

  下葬前二天,寨邻亲友送礼凭吊。视其亲疏送幡文、酒、鸡、钱及小猪。女婿和舅家要送香亭、纸马、祭幡。孝子着长幡孝帕,穿草鞋,系麻丝。当外家舅爷到来时,孝子们拄孝棒于柩前跪迎,来者将其扶起。是夜,敲铜鼓,吹唢呐,打竹筒,举行治丧仪式。届时,村寨男女集于丧家门外,各持尺余长竹筒刷把。两人一组交叉对阵,一人执木棒敲粑糟为拍,有单打、双打、三打、五打至十二打不等,声调铿锵,整齐和谐,有条不紊。又于灵柩前悬挂数面铜鼓,有节奏地敲击,同时用竹竿敲楼板相应,曰“打铜鼓”。唢呐队是女婿所请,有一至数对,整个村寨笼罩在悲声之中。

  下葬前一夜举行堂祭。堂祭分家祭、宾祭两种。家祭是儿子女婿等凭吊;宾祭是一般亲友的祭吊。堂祭宣读祭文,缅怀死者生平,寄托哀思。用素菜九道供奉。过去孝家要做素、荤两莱,现在是孝家做素菜,女婿做荤菜。堂祭之后,将灵柩移于门外长凳上停放。吉日出殡,孝子跪拜于前,铜鼓、唢呐、铁炮、鞭炮、恸哭声交汇一片,灵柩在众人簇拥下缓缓而行。开挖墓塘,先由“濮摩”杀一只雄鸡在已选好的墓地上,称为“播土”。墓塘挖好,用朱砂在井内画八卦、龙及房屋等,撒糯米,再杀一只鸡滴血于井内,称为“请地脉龙神”。待灵柩抵达,井内烧纸钱,孝子跪拜,称为“暖井”。移柩入穴,封土垒坟。若杀牛宰马,则将牛头或马头供奉墓前。

  在安顺、镇宁、普定、六盘水等地还保留有石室墓葬的风俗。挖好墓塘后用厚石板镶成井坑,放进棺材,盖上大石板,石灰浆灌,然后封土。外围又用石头垒坟。出殡后第三天。孝家要到坟上祭扫。届时用小猪、鸡、豆腐等供祭,烧化香亭、纸马,称为“复山”,丧事到此便告结束。以后每年清明合家备祭品到墓前祭扫。

  三、布依族的禁忌:

  ◎ 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

  ◎ 布依族原始的住房是吊脚楼,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农户现已建盖起平房。房屋大多有数间,正中央一间为正堂,设有神龛,神龛下是一张供奉祖宗的供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也不得在供桌上摆放东西;

  ◎ 布依族热情好客,家中来了客人,不管其酒量如何,布诊族同胞习惯先斟一大碗自酿的米酒奉上,客人必须量力而行,或多或少喝一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上扫墓
相关文章
微信建馆
扫描上面二微码,免费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