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
现在位置:永远怀念 > 挽联大全 > 清代挽联趣谈
网上纪念馆
清代挽联趣谈:  第一节  离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仅有三个月了,已有人想到春节后去墓地祭祖的事,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诚挚怀念。今人祭祖的方式各地都大同小异,多在

  第一节

  离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仅有三个月了,已有人想到春节后去墓地祭祖的事,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诚挚怀念。今人祭祖的方式各地都大同小异,多在墓地供上花圈、鲜花、水果糕点、酒菜等,然后敬香拜祭。可古人除拜祭外,还多用墓志铭、挽歌、挽词、祭文等形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如苏东坡为怀念逝世的夫人王弗所写之<<江城子>>词,就曾激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与哀叹:!该挽词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明月夜,短松岗。"而明代开始演化出挽联,清代尤盛行。挽联词语必哀,对偶必工,但对文字的多少不拘。现以清代的挽联为例,可见其独特之处了。

  清乾隆年间,任过宰相的程景伊病逝,乾隆皇帝对他给予了高度赞扬。因有古训言,任宰相者必是文人学者,故乾隆皇帝亲赠他一副挽联,大有盖棺定论之意,赞他是"真宰相"、"老书生"。该联云:

  " 执笏无惭真宰相;

  盖棺犹是老书生。"

  多才多智的纪晓岚,不仅给别人写过挽联,老年时也给自已先写了一副挽联。当<<四库全书>>的正总撰刘统勋逝世时,他写了副挽联赞颂云:

  "岱色苍茫众山小;

  天容惨澹大星沉。"

  纪晓岚给朱笥河病逝后写的挽联倍感真挚感人,他把学术上的无唱和同二人的友情分开叙之,显得直言真切: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悲伤。"

  纪晓岚晚年给自已提前写的挽联内容很有特色,不仅表达了他达观的处世态度,并且语言诙谐、文字精辟、比谕新奇,还概述了自已的生平:

  "浮沉宦海如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康熙皇帝也是位很有肚量和论事客观的帝王,他对曾收复台湾的明将郑成功,即有客观独到的见解。郑成功至死不向清朝称臣,康熙对这位铮铮铁汉却十分敬佩,郑成功逝世后,他写了一副赞誉郑成功的挽联云: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午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清著名诗人袁枚,很善于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之情。后辈蒋生病逝后,袁枚给他写了副动人心肺的惋惜之联,该挽联云:

  "生为谁忙,学业未成家已破;

  死亏君忍,高堂垂老子初啼。"

  此联的大意是:"你一生在为谁忙,事业未成却家破人亡。亏得你忍心离开人世,可留给双老和娇儿只有悲伤。"阅读了这副挽联,能不令人心酸么?可见袁枚这副挽联不仅有特色,面且显得情真意切。

  王引之是著名的训诂学家,嘉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他继承了父亲音韵训诂之学,被世人称为高邮王氏父子。王引之于六十九岁逝世,英煦斋为他撰了一副挽联,对他的独特专长之失深表惋惜,联云:

  "下笔已千秋,稽古共知尊汉学;

  还朝能几日,考工惜未补周官。"

  清代颇有影响的<<春在堂全集>>,其作者俞曲园很有才学和气度,他为自已写的挽联就显得乐观坦荡,对人生有"满足者常乐"之平和心态。其联云: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网上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