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百万用户的选择!

永远怀念

当前位置: 永远怀念 > 挽联大全 >

季羡林的挽联

季羡林的挽联:  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这是

  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这是季羡林先生灵堂上的挽联

  如果说,随着季羡林追悼会的结束,这副挽联也就没人提起它,我倒会觉得此联结构大体相对,措辞也与季羡林有所沾边,比书法家刘炳森逝世时那副令人不知所云的挽联:好德秉彝昭弈代;封峙以茂表瀛寰(2007/10/23《香港大公报》)略胜一筹。问题是,该联的作者,居然在8月5日《中华读书报》以《我为季羡林先生撰挽联》为题,发表四千言的文章,称这是一副——拿出自己的才华,挽联命意分寸上几经切磋,平仄对仗上数次推敲,下笔时似乎有一种神助创作的一副高水平的挽联。如此自夸,我就按联律与之较真了。

  上联第二、第四字望、齐是仄一平,下联第二、第四字誉、天也是仄一平,相粘而不是相对,明显错了。第五字本可不论,但因是断句处,也须平仄相对,上联若用平声字,下联需仄,上仄下需平。联中“鲁地”两字都是仄声,也不对了。中间一段均为三四字短句,分析起来篇幅太长,姑且不谈。上联后七字二四六处育、才、北三字为仄一平一仄,下联相应处的声调是存(平)、泊(仄)、未(仄)。“未”字处应平而错为仄了。如此,已足以说,此联平仄不谐。另外,下联三个“名”字处,上联没有三个相同的字与之相应。这可是对联的致命硬伤。由此可以判定,这副挽联不合格。再结合作者自己评论该联的文章,我们更可发现,作者对于挽联,是多么外行——“基本不用什么形容词”——挽联优劣,与形容词毫无关系。黄花岗上的经典挽联:生经白刃头方贵,死葬黄花骨亦香。十四字用了四个形容词。

  “去掉了谀词、缛词和溢美之词”——挽联,必须惜墨如金,哪能容得缛词?至于谀词和溢美之词,则与文字本身无关,如“德誉贻天地,性存淡泊”,用在季老身上,就是恰如其分的赞美之词,如果用来挽缺德无能而又恨不得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者如我辈,就是谀辞和溢美之词。

  “也去掉了一般用于哀悼逝者的空话、大话和套话”——能有“空话、大话和套话”可以去掉,可以想象该联原先是多么哕嗦冗长,作者的对联水平低到什么程度。

  “用‘三辞’对‘三通’,从广义对仗讲,是难得的佳构”——相对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仗哪有如此区分的?另,“三辞”和“三通”,若对得好,确实堪称佳构,说“难得”,就显得见识有限了,周恩来挽闻一多联:“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就有“三为”对“三反”。全联只有一个“务”字不谐平仄。从格律到意境,都比你胜出百倍!康有为挽谭嗣同(表字复生)联: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短短十二字不但表达了对烈士的哀悼和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还将死者和自己的名字巧妙自然地嵌了进去。

  再看看红岩先烈挽战友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已,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此联表现革命烈士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一气呵成,字字千钧,撼人心魄。给人一种十分悲壮的美感,平仄完全合律:上下联第一字“是、作”两字称为“领字”,也叫“一字逗”,平仄可以不论;以下1、3、5、7不论,上联2、4、6、8“尺、儿、能、己”为仄一平一平一仄;下联2、4、6、8“秋、鬼、不、家”为平一仄一仄一平。完全相对。

  上述三联,从未听说作者自夸“佳作”,后世评论家也仅称为“佳构”,未曾冠以“难得”,因为,挽联史上,“佳构难得”之作,车载斗量,挽季羡林这副根本不合格的对联中的“三辞”和“三通”,哪里排得上号?

  由于上述挽季羡林联的作者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学报》主编,我们分析完对联,索性再来看看他的文章水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上扫墓
微信建馆
扫描上面二微码,免费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