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在西藏特殊环境下的发展 西藏自治区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习俗以及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西藏开展殡葬改革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在尊重民族习俗的前提下,适当宣传火葬的科学性,切忌“一刀切”。西藏几乎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地区,藏传佛教在这里有着几百年兴盛发展的历史,它对藏民族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出现的丧葬方式也不尽相同。长期以来,大部分藏族群众的观念中,丧葬仪式应依照佛教教义来指导,这样西藏传统的丧葬方式几乎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直到21世纪,西藏步入新世纪的开头元年,出现了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殡仪馆,有着科学、健康、文明特点的丧葬方式很快被藏族人熟知,经历了从认识到开始接受的过程。 西藏的殡葬种类繁多,分为天葬、火葬、土葬、塔葬及水葬5种。殡葬的历史渊源流长,殡葬经历了历史的变化。笔者在正式谈及西藏殡仪馆之前,简单梳理西藏传统殡葬的习俗、特点及传统的殡葬服务业。 西藏的殡葬习俗 西藏殡葬礼仪的变迁是和当地的宗教信仰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据藏文文史记载,殡葬的出现开始于止贡赞普之时,在决斗中止贡赞普被洛昂达孜所杀,其尸体被装入铜箍中,投于大江,后被止贡赞普的儿子尼雅犀等取得,遂于强多拉普建筑陵墓,这是吐蕃为王建陵的最早记载。此后的各代赞普几乎都建有陵墓,这说明当时吐蕃的殡葬以土葬为主,但今日西藏人的认识有了改变,以为土葬是最坏的殡葬方法,一般传染病及秃鹫不食的人的尸体才进行土葬。西藏除土葬还有在僧人中进行的火葬和塔葬,在西藏达官贵族中实火葬,认为是做好的殡葬法。水葬在西藏境内很少使用,据笔者了解,一般在四川阿坝州的藏区有过水葬的习俗。目前,西藏殡葬大部分采用天葬的形式,天葬的出现与佛教是息息相关的。 西藏的殡葬大多与宗教紧密相关,殡葬的具体仪式做法直接源于宗教思想。比如天葬,在佛教中“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有多种,而不施的多少表示信徒对佛的虔诚程度,也直接关系信徒未来能否得到超脱。布施中有一种舍身,据敦煌发现的《要行舍身经》中,即劝人于死后分割血肉,布施葬尸场中。这种习俗对于信奉佛教的藏族人来说是一种一直存在并且人人都遵循的习俗。 西藏殡葬的特点 1.西藏殡葬受自然环境影响大。西藏各种葬式的分布和演变,大多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形成的。在大部分缺乏林木的地方,以天葬为主,较少施行火葬;而在东南森林茂密地区,火葬较盛行,沟壑激流较多的地方,人们将水葬视为与天葬同样的葬仪。 2.西藏殡葬受藏传佛教影响大。自佛教传入西藏后,无论是丧葬观念,还是葬礼、葬仪、葬式都发生了变化。在佛教转世轮回观念影响下,古老的土葬习俗慢慢被淘汰,因为为了顺利转世,不应在尘世中留下任何牵挂的痕迹,尸体当然应该处理干净—喂鹰、焚化等,但本身实行转世的高僧大德,可以超越常人的轮回,故而达赖、班禅等大活佛要实行塔葬。西藏的葬式可分两个阶段,后期的葬式几乎无一例外打上佛教烙印。 3.西藏殡葬的葬式种类齐全。除天葬、土葬、水葬、火葬、塔葬五大主要葬俗外,还有崖葬、树葬、寄棺葬、石棺葬等等,这里几乎存在世界上所有丧葬方式。而且西藏的丧葬民俗结构复杂,层次多样,内涵丰富。从时间段来看,早期以土葬为主,佛教传入后,天葬占统治地位;从等级层次看,塔葬、火葬普遍被视为高等级葬式;从地域结构看,各地对丧葬方式的理解不同,而且藏文化腹心区以天葬为大众葬俗,而边远区各不相同,有以水葬为主者,有以火葬为主者,也有以崖葬、树葬为主的。 传统殡葬服务业 这里所说的传统殡葬服务业指的是除殡仪馆外的一种殡葬服务行业,主指天葬服务。由于传统殡葬服务人员在社会上无身份地位,从事殡仪行业的人数逐年减少,目前从事此行业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寺院的僧尼担当。传统殡葬服务业没有统一的殡葬管理机构,服务人员没有固定的收入标准,因此,传统的殡葬服务业是一种小规模的民间组织。 西藏殡仪馆的现状 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宗教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西藏殡葬方式以天葬为主。殡仪馆在很多藏族人眼里既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种新行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西藏人民对火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新出现的名词“殡仪馆”没有出现排斥,而是积极主动的了解其科学性。西藏拉萨西山殡仪馆的建成不仅填补了西藏没有殡仪馆的历史空白,而且推动了西藏殡葬事业向科学化、文明化、健康化方向发展,为生活在西藏的各民族群众提供了科学、健康、文明的殡葬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