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百万用户的选择!

永远怀念

当前位置: 永远怀念 > 丧葬礼仪 >

宁波丧葬习俗

宁波丧葬习俗:做寿域旧时,富家老年人多择地做寿域,域内放“寿砖”、茶壶、油瓶(称“寿油&rdquo..

  做寿域

  旧时,富家老年人多择地做寿域,域内放“寿砖”、茶壶、油瓶(称“寿油”)各二。墓碑“寿域”两字涂以红漆,以示空穴,日后进柩则改涂黑漆。做寿域须择双日,以初十为吉日,本人不可在场。

  丧事

  送终—病人弥留之际,家属环侍床前目送,小辈要跪在榻前。也有长子扶父趺坐,俗谚“晓得死,爬起坐”,谓坐着死去,死者坐化,灵魂可升夭。送终以子女到齐为“福气好”,倘有儿子尚在途中未赶到,有为临死者灌参汤,以延续时辰。待一断气,俗谓咽下最后一口“海底痰”,家属方可嚎哭举哀。旋即焚烧锡箔纸钱,谓之“送盘缠”。

  浴尸—老人逝世,孝子撑伞、挈桶至水井或河边焚化纸钱并汲水,用新毛巾擦抹死者,谓“买水浴尸”。一般是儿子浴父尸,女儿浴母尸。也有在河埠头或向井中丢下一个铜钱,佯装打水,佯装为死者沐浴者。浴毕,为死者梳发整容,修剪指甲,换穿寿衣,亦有临终前换上寿衣。

  移尸—由长子捧头,幼子扛脚,移尸于中堂或堂前间的木板床上。鄞县一带称“移板头”,慈溪叫“歇床”,宁海谓“晾板头”,余姚称“摊板头”。移尸过天井,则要撑伞遮住,谓尸不见日。移尸时眷属跪送不许哭,防泪水滴尸。移妥,于死者脸上盖一块白布,俗称“盖面白”。脚后点油灯一盏,谓给死者照明,俗称 “脚后灯”。洪塘一带(今属江北区)在死者脚后还放一磨盘,在磨孔内插上一杆大秤,秤钩吊麻袋,袋内装五谷。停尸后眷属方可哭啼,并将死者睡的席子及其他杂物焚烧于三岔路口或河埠头,俗称“燃荐包”。

  报丧—亦叫报死讯。报丧者标识为倒挟一把雨伞,低头赶路,途中不与人谈讲,到要报之家,将伞柄朝下放置门外,以示凶信,告知简要情况及入殓日子即走。乡间有的地方,待报丧人一走,即在大门口砸碎一只碗或一张瓦片,意示“百病消散”。

  守灵—孝堂悬孝慢,设祭桌,摆灵位(神位牌),焚香燃烛,做“灵前羹饭”,由尼姑涌经,念伴打醮,与各地相同。孝子等眷属,卧在尸侧草荐(草垫)上,谓之“陪尸”,到“大殓”(落材);再轮流守灵,直到“出丧”。

  破孝—死者眷属裁制孝服,谓之“破孝”。给来吊唁亲眷分白布裁制孝服,谓之“散白”。孝服有区别。孝子孝孙穿麻衣,着蒲鞋,腰束草绳,头戴“三梁草冠”,孝孙于帽沿扎一块圆形红布,以示孝中有吉,侄子辈戴“二梁草冠”。嫡亲,男者“白帽头”圆顶,远亲方顶。女眷戴孝兜,状如披风,有长有短,女儿、媳妇所戴最长,一般女眷亦戴白包头。族内本家晚辈穿麻衣,同辈则穿白衣。

  大殓—亦叫入木、入殓、落材。人死后停尸时间分为三日、五日、七日,俗称“几日排场”。一般择单日、拣潮涨时辰大殓,故俗谓“看潮水落材”。一般用稻草灰铺棺材底,富家用石灰,上铺灯芯碎沫,俗称“灯芯眼”,摊上材席,放置头枕、脚搁,称“元宝枕”。由孝子捧头扛足,帮忙者四人抓起兜尸被的四角,纳尸入棺,俗称“落材”。尸脚须碰着棺材板,并要说一声“脚踏实地”。尸周围放24包或32包石灰,俗称“包头”,死者生前所爱的器玩,连浴尸时剪下的指甲、趾甲用纸包好一并纳入。

  忌放镜子。然后依次叠盖眷属亲友所送“重被”,由执事者两人一呼一应,盖一条要喊一声是某人所送(如同今日报送花圈者名单)。一人一手拿升(米升),另手拿斗(米斗),向棺材内佯装倒物,边“倒”边吆喝:“黄金一升”,另一人答:“有! ”继喊“乌金一升”、“白银一升”,而后“黄金一斗”、“白银一斗”,均以“有、有、有”应之,俗称“金、木、水、火、土,三斗三升足”,谓可让死者安心入木。相传宁波俚语“骗侬落棺材”出典于此。最后一条重被为孝子或孝孙所送,俗称“子孙被”。盖棺前,揭开“盖面白”,谓“见亲人”,使亲人最后一见。合棺盖敲梢钉封棺时,亲人须抚摸棺材,谓可减轻死者“疼痛”。殓成,眷属嚎哭,并围棺拉成圆圈,绕行数周。最后做“入木羹饭”,孝子孝眷亲友分批跪拜祭奠。贫家即日或次日出柩,富家择日出殡,并系好绳索、备好棺杠,俗称“太平杠”(以防万一失火即可抬出)。陪灵、祭祀与各地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上扫墓
相关文章
微信建馆
扫描上面二微码,免费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