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百万用户的选择!

永远怀念

当前位置: 永远怀念 > 祭文 >

墓志铭:只言片语却藏深意(2)

有一次,何丙仲单枪匹马去厦门湖里海天路附近一个村庄抄碑。在村庄里游逛时,何丙仲后边有一个人一直在追踪。他知道肯定又被人家当成贼了,因为他

  有一次,何丙仲单枪匹马去厦门湖里海天路附近一个村庄抄碑。在村庄里游逛时,何丙仲后边有一个人一直在追踪。他知道肯定又被人家当成贼了,因为他出外寻找石刻文物通常穿着破旧的衣裳,皮肤又黑,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工头。最后,经过何丙仲一番解释、出示证件,误会才得以消除。

  除了学者,一些默默无闻的民间人士也为抢救和保护石刻文物做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何丙仲的一位朋友吴鹤立就是这些民间人士的典型代表。

  吴鹤立非常热爱文物及传统文化。他对同安一带的文物状况很熟悉,同安许多文物考察活动都是他带路,他也不拿任何报酬。吴鹤立给何丙仲提供了很多石刻文物的线索,并且亲自带他去现场,何丙仲从而得以收集到许多的文物史料。

  何丙仲对吴鹤立很感激,在准备出版的关于厦门墓志铭书籍时,决定与吴鹤立一起署名。吴鹤立不同意,他认为自己并没做什么,书籍都是何丙仲一个人写,把他的名字署上实在不敢担当。何丙仲坚决要署上其名字,何丙仲称:“如果没有吴鹤立的帮助,我就不可能收集到这么多石刻。如果不署上他的名字,我会感到十分对不住他,我也没有其他方式对他作的贡献表示感谢。”经过反复的游说后,吴鹤立才勉强同意。这件事在考古界一时传为美谈。

  如果没有他们做的那些工作,厦门不知有多少石刻文物能够保留到今天?

  填补了众多

  历史研究空白

  厦门大学历史系施伟青教授表示,不少墓志铭确实起到了填补历史空白的关键作用。

  厦门收藏爱好者陈先生收藏了明朝一位泉州籍将军的墓志铭,这方墓志铭是20多年前在鼓浪屿出土的,收藏至今一直觉得是个宝。2009年,泉州市博物馆考古专家还专门来厦门,对陈老先生所收藏的墓志铭进行鉴定。该墓志铭除了有文物价值和地域价值外,是一种见证历史的实物证据,最重要的是填补了《泉州府志》与《晋江县志》的空白。该墓志铭所记载的人物是明朝泉州籍将军屈遗元,而撰写人是他的大舅子张光启,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所写的内容较具真实性。

  对于墓志铭上所记载的人物,相关学者分别在《泉州府志》《晋江县志》里翻找,但未能找到此人的记载,只找到此人的祖父屈应鳌。该墓志铭上详细记录了撰写人张光启为“总兵官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泉州府志》《晋江县志》中也未能找到。因此,发现该墓志铭可以填补《泉州府志》和《晋江县志》400多年之缺,并且是一次填补了两位重要的人物。

  2008年,厦门同安区五显镇塘边村在溪仔尾平整征地时,挖掘出两块清代武职官家墓志铭,经过专家鉴定为清代武职官家墓志铭,铭题为《皇清诰封夫人洪惠林太夫人墓志铭》,距今244年。该墓志铭详细记述林太夫人守节54载,侍奉公婆,相夫教子的贤能女德以及50多位三代子孙婚嫁的情况,这对于研究清代中叶的武职官所、门荫制度、官家联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这些内容在一般的历史资料中极少见到。

  墓志铭上记载的内容,很多是史书上没有的东西或者和史书记载不一致,何丙仲认为,这可以起到补史、正史的重要作用,对历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他极为推崇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认为做学问就应该将石刻和历史古籍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突出成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上扫墓
微信建馆
扫描上面二微码,免费建馆!